初識“大紅袍”
|
發(fā)布日期:[08-10-17 ] 收集整理:[武夷山奇苑茶業(yè)公司] | |
|
□ 陳 陸
名山產名茶。早就聽說武夷山生產的巖茶素負盛名,尤其是巖茶中的大紅袍,被譽為巖茶之王、國之瑰寶,更是名震四海。水含珠而川媚,山蘊玉而峰輝。國寶大紅袍無疑是一顆為武夷山川增光添色的耀眼明珠。我不嗜茶,也不懂茶,沒有領略過巖茶之神韻,今年到武夷山參加中國報紙副刊研究會,才有幸初識了巖茶大紅袍。
會余,與會代表游覽了武夷山丹山碧水的旖旎風光。途中,導游先生以自豪的口氣介紹巖茶之王大紅袍的身價:在1998年第五屆武夷巖茶節(jié)上,20克一盒的母樹大紅袍參加競拍引起轟動,竟以15.68萬元的天價拍出,黃金的價格根本無法與之相比,聽此大家驚愕不已。母樹大紅袍在武夷山僅有6株,距今已有360年的生長歷史,年產茶葉8兩3錢。歷史上作為貢茶,僅為皇家專享。如今大紅袍是武夷山人用來款待中外貴賓的。因為量少,一般人很難品嘗到它巖骨花香的神韻。市場上大量出售的大紅袍茶葉,不過是經(jīng)過母樹剪穗插植而繁育出的第二代、第三代茶樹的產品。其味自然無法與之比肩了。聽了導游先生的介紹,眾人對母樹大紅袍心馳神往,急切想一睹它的豐采。
第二天清晨,在導游的帶領下我們去觀瞻母樹大紅袍的芳容。沿深切的峽谷間羊腸小道盤旋前行,兩旁峭壁聳峙,腳下溪水淙淙。峽谷間的空氣清新、濕潤,沁人心脾。幾度峰回路轉,幾經(jīng)斗折蛇行,終于到達一個叫九龍窠的峽谷中,導游停下了腳步。這里就是母樹大紅袍生長的地方?舉目四望未見一株像樣的大樹。循導游指點的手望去,在一側峭壁的半山腰見到幾株簇擁在一起的茶樹,僅半人高,樹形蒼老,葉色深綠,旁邊巖石上還鐫刻著“大紅袍”三個字的摩崖石刻。這就是生長了360年的大紅袍母樹?與我想象中的模樣相去太遠。若不是導游指點,摩崖石刻標示,你真會將它們看成是山崖上極普通極普通的灌木叢。它們沒有松樹那樣挺拔蒼勁的樹干,沒有榕樹那樣屈曲遒勁的分枝,沒有香樟那樣濃如華蓋的樹冠,沒有秋后銀杏那樣典雅華美的樹葉。只是蓬蓬茸茸的一叢,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峽谷中默默地生,自在地長。不炫耀、不張揚、不屈厄、不隱忍,保持著純潔質樸、淡泊無華的生命本真。它將甘醇的瓊漿奉獻人類,將奇異的清香散播四方,獨自持守著淡泊寧靜、香遠益清的風骨,和靜恬淡、清正嫻雅的巖韻。
眺望大紅袍母樹生長的峽谷周圍,“曲曲山回轉,峰峰水抱流”。特別是峽谷兩側依次聳起了九座巖峰,巖脊高低起伏,宛如游動著的九條巨龍。而峽谷口渾圓的小山巖,猶如一顆龍珠,因此被稱為“九龍戲珠”。而大紅袍母樹便生長在九龍窠里。這奇特的環(huán)境更為大紅袍母樹增添了幾分靈性和仙氣,也增添了幾分神秘。當然“靈山才能產靈芽”的傳說有些附會,然而大紅袍母樹四周的環(huán)境的確得天獨厚。高峽深谷為其遮寒避暑,巖土厚壤為其滋補頤養(yǎng),幽澗泉流為其潤澤解暑,流云走霧為其沐浴滌塵,飛翠流霞為其舒葉妝容……真可謂“孕靈滋雨露,鐘秀自山川”。
夜晚,與幾位與會的同仁在武夷山景區(qū)小街徜徉。小街兩旁茶葉店、木雕店一字排開。我們步入一家清雅的茶葉店。小小店鋪潔凈無塵,屋中間擺著一個大樹根雕成的茶幾,光潔可鑒,古色古香。茶幾上擺放著一套紫砂茶具,小巧玲瓏,壺小如拳頭,杯小如核桃。店主人熱情地招呼我們落座,說:“不買茶不要緊,坐下來嘗嘗!”說著,店主人便忙著燒水去了。待我們坐定,抬眼向店外望去,武夷山名峰——大王峰在夜色中橫空壁立,繞山環(huán)流的九曲溪在月色中波光粼粼,晚風帶來山間青草的香氣沁人肺腑,真是品茶的好地方。
雖然大家知道茶葉店的“大紅袍”并非產自母樹,但依然異口同聲地要求品嘗它。店主人

|
|
|
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