免费午夜福利片在线观看_98在线观看噜噜噜国产_亚洲网日本一区_台湾中文娱乐无码

在線留言 設(shè)為首頁 加入收藏
當(dāng)前位置:茶史茶俗

一宵茶話留千載

發(fā)布日期:2008-03-03 23:51:33 訪問次數(shù):1688

作者:邵長泉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      由于閩南是南明政權(quán)反清復(fù)明的根據(jù)地,因此南明滅亡后,效忠先朝的遺民被迫逃亡到江西上饒和武夷山一帶,許多報國無門的志士紛紛遁入空門,先后隱逸武夷山中。當(dāng)時主持天心永樂禪寺的超位禪師、主持天成禪院超煌禪師、先后主持莫庵和天心永樂禪寺的鐵華上人、駐錫梧桐窠的僧衍操都是漳州人;駐錫青獅巖的興覺和尚是晉江人;駐錫天心永樂禪寺的釋超全是廈門人。其時,武夷山中的每個寺院幾乎都有閩南僧人常住。他們普遍嗜茶,常在天心永樂禪寺舉辦茶宴,在一起宣習(xí)工夫茶藝,以茶談禪,以茶論道,以茶說經(jīng),成為傳播武夷山烏龍茶的先驅(qū)。其中最為突出的當(dāng)數(shù)一代茶僧釋超全。釋超全(1627-1711),俗名阮旻錫,廈門同安人,曾在鄭成功儲賢館為幕僚,為盡效忠南明,棄家行遁,仰慕天心禪茶之名,約于康熙二十五年(1685)入武夷天心永樂禪寺為茶僧。他畢生愛茶,種茶、制茶、喝茶、寫茶,在天心永樂禪寺常住時寫下了著名的《武夷茶歌》、《安溪茶歌》等膾炙人口的茶葉著作,成為研究茶葉的珍貴史料,為烏龍茶工藝創(chuàng)始于武夷山再添佐證。在閩南籍僧人的傳播和推動下,烏龍茶制作工藝很快就傳到了閩南和潮汕,直接促進(jìn)了安溪茶和潮汕工夫茶的興起。
《武夷茶歌》:

建州團(tuán)茶始丁謂,貢小龍團(tuán)君謨制。元豐敕獻(xiàn)密云龍,品比小團(tuán)更為貴。

元人特設(shè)御茶園,山民終歲修貢事。明興茶貢永革除,玉食豈為遐方累。

相傳老人初獻(xiàn)茶,死為山神享廟祀。景泰年間茶久荒,喊山歲猶供祭費。

輸官茶購自他山,郭公青螺除其弊。嗣后巖茶亦漸生,山中借此少為利。

往年薦新苦黃冠.遍采春芽三日內(nèi)。搜尺深山栗???,官令禁絕民蒙惠。

種茶辛苦甚種田,耘鋤采抽與烘焙。谷雨屆其處處忙。兩旬晝夜眠餐廢。

道人山客資為糧,春作秋成如望歲。凡茶之產(chǎn)準(zhǔn)地利,溪北地厚溪南次。

平洲淺渚土膏輕,幽谷高崖煙雨膩。凡茶之候視天時,最喜天晴北風(fēng)吹。

苦遭陰雨風(fēng)南來,色香頓減淡無味。近時制法重清漳,漳芽漳片標(biāo)名異。

如梅斯馥蘭斯馨,大抵焙時候香氣。鼎中籠上爐火溫,心閑手敏工夫細(xì)。

巖阿宋樹無多叢,雀舌吐紅霜葉醉。終朝采采不盈掬,漳人好事自珍秘。

積雨山樓苦晝間,一宵茶話留千載。重烹山茗沃枯腸,雨聲雜沓松濤沸。

上一文章:美麗動人說茶王

下一文章:佛教與中國茶文化

工作時間

早9:00 - 晚18:00

周六日休息

1896060629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