九曲溪至芙蓉灘折而北,再折而東,至獺控灘,是為七曲。七曲有瑯巖、三仰峰、放生潭、城高巖等景觀。朱熹在〈九曲棹歌〉中吟道:“七曲移舟上碧灘,隱屏仙掌更回看。卻憐昨夜峰頭雨,添得飛泉幾道寒!
北廊巖
位于溪北,巖勢沿溪橫亙,巖壁斜覆如長廊,因而得名。巖后有石名將軍石。巖壁鐫清代武顯將軍徐慶超的一方摩崖石刻“壽”。
天壺峰、三層峰、鑄錢巖
北廊巖后一峰高聳,山民喻之為神仙宴飲的酒壺,名天壺峰。天壺峰左側一峰層巒迭嶂,有如三層碩大無朋的石階,名三層峰。三層峰下方為鑄錢巖,傳說有仙人在此煉石為金,后被山民訛傳為鑄銅錢之地。明代文學家邱云霄題詩曰:“點石為金日,功成上紫宮。如何丹灶火,傳說鑄青銅。
瑯巖、金雞洞
芙蓉灘北岸一巖臨溪而立,層疊危峭,徑極陡險,崖畔碧竹叢生,鄉(xiāng)人喻之為綠色的翡翠石,以美玉的別名“瑯巖”為名,瑯巖腰有洞深藏陡險處,名金雞洞,傳說早先曾棲息著一只金雞,有個叫張富郎的貪心財主想抓住它進貢皇上,以求升官發(fā)財,就雇了石匠開鑿磴道。誰知剛鑿一半,他就急著往上爬,被金雞一翅打下來,跌死巖下。金雞則飛到四曲大藏峰去了。巖壁至今還留有鑿了一半的磴道。巖麓舊有寺廟,名金雞社,有勒巖陽刻“壽”字點綴其間。瑯巖旁有石圓聳兀立,形似倒扣的銅鐘,名鐘模石。
城高巖
七曲溪南一峰拔地而起,尖峭峻挺,四面懸崖峭壁,恰似一座巍峨的石城,名城高巖。城高巖頂有寬敞的平地,唐代建成神皇道院,明代建有城高庵。清代當?shù)赝逯苁嫌谙特S四年(1854)聚眾鑿石為磴,在巖頂構寨以居,為武夷山古崖居勝地之一。從筏上可以看見的那座石門,就是當時的建筑之一。石門正面額為“壁立萬仞”,背面額為“嵩高維岳”,取〈詩經(jīng)。大雅〉“嵩高維岳,峻極于天”之意,形容其天險。
放生潭
城高巖下深潭名放生潭。宋端平元年(1234)端午節(jié),山中道士奉旨設壇祈禱,并選在這里放養(yǎng)即將進入庖廚的活魚,舉行隆重的放生儀式,放生潭之名遂沿用至今。
獺控灘、獺控石
距瑯
巖不遠有一石,因在水流侵蝕下,礫石松動,并在水流作用下滾動、摩擦,于是石上形成許多孔隙,內(nèi)竅相通。傳說有水獺出入其間,伺機捉魚,故名獺控石。石旁險灘也因之取名獺控灘。